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 |登录|注册|长者模式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 一本产权证背后的襄阳“便”革

2025-04-01 10:35 湖北日报客户端  襄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滴!”近日,襄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网办体验区,李女士登录“鄂汇办”APP,刷脸认证、勾选申请表、提交电子签名,全程如同网购般轻松。10分钟后,她的手机屏幕亮起短信提醒:“您的不动产权证已生成。”

时光倒流至2014年。原市民中心大楼内,市民张先生攥着半尺厚的材料,在房管、税务、国土窗口间来回折返,“办个证咋就这么难?”

从“多头跑、材料多、耗时长”到“零跑腿、零等候、零资料”,从群众“办证难”到“锦旗赞”,从人工审批到“一网通办”,十年来,襄阳市不动产登记改革不仅重塑政务服务生态,更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襄阳样本”。

曾经的“老样子”:“窗口奔波” 办证路上的“三座大山”

2015年前,襄阳的不动产登记领域堪称“三足鼎立”:土地、房产、林业等分散登记,群众办证需在房管、国土、税务等部门间“折返跑”,成为困扰群众多年的“三座大山”。

部门“打架”,拖垮市民。

开放广场项目600多户业主因土地被查封,十年无法办证。业主王先生苦笑:“住在自己房里,却像‘黑户’一样没底气。”

同样煎熬的还有出国与女儿同住的张奶奶。

为了卖房改房,她专程回国,在房管、税务、国土、登记机构等多部门跑了半个多月了,仍未完成办理。“那时候办证像闯关,每一步都可能踩雷。”她决定出国休整一段时间,再回国跑。

那时的办证大厅窗口,日均叫号超500个,30多名工作人员被材料箱“淹没”。审批人员蔚丽丽加班到深夜,“成堆的档案摞得比人高,眼睛都快看瞎了。”

时任襄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的刘冬回忆,2015年前,群众年均跑腿7次,纸质材料摞起来能铺满半个足球场。

现在的“新气象”:从“人挤人”到“键对键”

“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目的是便民利企,群众哪里不方便、哪里有怨言,哪里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刘冬说。

如今,走进襄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景象已焕然一新:30个窗口缩减至16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大厅变得安静有序,取而代之的是“网办体验区”此起彼伏的提示音。

市民李女士坐在智能终端前,刷脸登录“鄂汇办”APP,10分钟便生成电子产权证。“听说以前要跑断腿,现在连椅子都不用挪。”

2019年,襄阳打通房管、税务、公安等15个数据平台,建成全省首个不动产登记“智慧大脑”。如今,42万群众体验过“指尖办证”的便利:AI自动核验身份证、结婚证等电子证照,材料提交从7套精简为“零纸质”;“跨境视频委托”服务让华侨万里之外“云见证”,海外游子不再为一张证越洋奔波。

后台审批中心,大数据自动比对数据,平均每件审核节省时长3至5分钟。曾经被档案箱“淹没”的王继涛指着屏幕介绍:“AI自动审核准确率近100%,大幅提升了不动产登记税费服务水平。”

针对开发商违规导致的办证难,襄阳首创“查办分离”机制:群众优先办证,违法问题后续追责。开放广场业主王先生领证当天送来锦旗:“十年‘黑户’变‘光明’,终于能安心养老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