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7:00时—次日20:00时)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 |登录|注册|长者模式

什么是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2020-11-02 21:50 自然资源之声微信公众号

耕地轮作休耕是指为提高耕种效益和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的以保护、养育、恢复地力为目的的更换作物(轮作)或不耕种(休耕)措施。将耕地轮作休耕相关要求制定为法律和政策,就是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耕地休耕通俗地说,就是不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给它放假,让它休息休息。相当于星期六、星期天放假休息。人休息后工作更有精神。而耕地休耕以后也“精神”多了,种植农作物就会生产比较多的粮食。例如,种植几年玉米后,换种花生或其他品种的农作物就是一种轮作方式。

相当于我们吃菜,吃猪肉多了换吃牛肉或鱼,这样人感到生活乐趣。耕地也一样,轮作后耕地“身体”棒多了,就会给我们产生更多的粮食或其他农产品。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休养生息,促进耕地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耕地资源丰富,多实行半耕半休的耕作制度。即使耕地资源不丰富的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实行了轮作休耕制度。现阶段,我国推行轮作休耕的关键是如何探索一套适合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重点要探索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通过轮作,将禾谷类作物与豆类、饲草等作物轮换种植,调节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生态。通过休耕,减少农事活动,种植绿肥等作物,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同时,探索轮作休耕与粮食供求调节互动的模式。当粮食供应充裕时,可以多轮多休,让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当粮食供求趋紧时,适当减少轮作休耕规模,轮作的能调回种短缺粮食作物,休耕的能复耕增加产量,确保急用之时能够产得出、供得上。

2016年5月20日,《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5月20日起实施,我国由此正式拉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序幕。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超多人口的粮食供给压力,使得耕地资源超强度利用,资源环境已亮起“红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主动给耕地减轻压力,休养生息。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需要。我国有悠久的轮作种植传统,将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旱地作物与水田作物等轮换种植,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生态,也就是调节耕地的“身体";休耕是让耕地“好好休息”,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后劲。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农业生产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农产品。多年来,在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下,耕地地力消耗过大,地下水开采过度,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通过耕地轮作休耕,减轻开发利用强度、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利于土壤修复,增强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口益凸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主要是轮作和休耕两种方式。在实施区域上:轮作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试点,休耕上要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

耕地轮作,重点推广“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耕地休耕,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季节性休耕,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重金属污染区连续多年休耕,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饨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连续休耕3年,改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的植物,同时减少农事活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内外粮食市场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让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解决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等难题。2016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41.07万公顷(616万亩),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9个省(自治区)实施。2017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80万公顷(1200万亩)。涉及黑龙江省、河北省、湖南省等9个省份的192个县(市)。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增加到200万公顷(3000万亩)。2019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200万公顷,与2018年一致。其中,轮作试点166.67万公顷(250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开展玉米大豆、水稻油菜等轮作;休耕试点33.33万公顷(5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开展轮作休耕,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333.34万公顷(5000万亩)以上。

江苏省是率先自主开展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省份。2016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1亿元,重点在土壤地力贫瘠化的丘陵地区、盐碱重的沿海地区及生态退化明显地区,选择20个县(市、区)先行试点,总面积1.67万公顷(25万亩)。试点区域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

本文选自《耕地保护与土地综合整治读本》,中国大地出版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